应急管理部调查评估和统计司

关于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急管理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急管理局:

  有限空间作业容易引发较大事故。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有效防控安全风险,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现就今年以来全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形势函告如下。

  —、基本情况

  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共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9起、死亡59人,同比增加6起、13人。特别是在6月份的11天内全国接连发生4起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教训非常深刻:6月5日,河南郑州市惠济区思念果岭温泉污水处理站,1名工人在清淤作业时出现意外,另外2名工人施救时落入池内,造成3人死亡。6月10日,辽宁大连市长海县辽宁天时水产养殖有限公司,3名工人在厂区C-1车间地沟开阀排放污水时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6月13日,浙江湖州市吴兴区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1名工人在检修作业时吸入硫化氢晕倒坠入初沉池内,另外8名工人施救时相继中毒,造成4人死亡、5人受伤。6月15日,吉林白山市江源区吉林省宏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白山输水管线二标段工程,3名工人在下水管道安装爬梯时发生有毒气体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二、特点分析

  (一)季节性特点明显。从2018、2019年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统计数据看,5月份至9月份春夏两季为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易发多发期,共发生较大事故44起、死亡149人,分别占这两年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总量的64.7%和63.1%。特别是这两年的6月份共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3起、死亡42人,分别占这两年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总量的19.1%和17.8%。今年5月份以来,全国共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2起、死亡37人,分别占今年以来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总量的63. 2%和62.7%,比去年同期占比分别扩大9.3和12.7个百分点。进入夏季,有限空间内温度升高,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易集聚、挥发,污水池、市政管道等有毒气体浓度增加,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的风险明显增高。

  (二)事故类型及发生场所集中。今年以来发生的19起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中,除1起坍塌和2起淹溺事故外,其余16起全部为中毒窒息事故,共造成50人死亡,分别占今年以来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总量的84.2%和84.7%;有15起事故集中发生在污水池、抽水丼、地下室、市政管道等各类有限空间,共造成46人死亡,分别占总量的78.9%和78.0%。

  (三)一些行业和地区事故多发。从行业看,今年以来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主要集中在建筑业(9起、死亡27人)和人数分别占总量的84.2%和83.1%。从地区看,今年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较多的省份有:安徽(4起、死亡13人),河南(3起、死亡9人),河北、吉林、江苏(各2起、各死亡6人)。

  (四)施救不当是导致伤亡扩大主因。今年以来发生的19起较大事故中,有10起是因盲目施救、救援措施不当导致伤亡扩大升级为较大事故,共造成31人死亡。2019年发生的31起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中,有25起因盲目施救、救援措施不当导致伤亡扩大升级为较大事故,共造成84人死亡。

  三、暴露的主要问题和措施建议

  (一)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安全管理有漏洞。事故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危险作业审批制度不落实,未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作业程序,在检测、防护、监护等安全条件未确认情况下盲目作业,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要督促各类企业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结合自身生产工艺特点和相关技术标准,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作业规程及应急预案,开展经常性应急演练,切实提高从业人员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督促从事危险施工作业的单位,按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救援装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现场应急救援处置不当。很多从业人员没有参加过应急救援培训,缺乏基本的自救互救能力,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意识严重不足、作业程序不清楚,监护人员缺乏监护救援知识和能力,一旦出现突发事故,容易惊慌失措,鲁莽应对。

  要督促各类企业认真落实岗前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知识,掌握危险作业风险及作业要求,有限空间作业要按要求作好个人安全防护,现场救援必须使用有毒气体检测仪、可燃气体检测仪等检测仪器持续检测有限空间,施救前要做好自身呼吸和绳索;,并与监护人员保持联系,随时掌握情况,坚决杜绝盲目施救,避免事故伤亡扩大。

调查评估和统计司

2020年6月16日